蚯蚓吃什么东西?
自然界中,蚯蚓主要吃土壤中的腐殖质、动物粪便、枯枝败叶等有机物; 人工养殖时,一般不投食,让蚯蚓自己捕食土表或土壤中细小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。 在缺乏食物的情况下,蚯蚓可以吞下比自己身体直径还大的固体食物;如果一直不能找到食物,它们甚至可以互相残杀,吞食同类。
虽然蚯蚓的消化系统不完善,但是它们具有合成维生素和氨基酸的能力,即便长期不吃食物也能维持生命。因此有“空中飞人”之称的苍蝇能很好地适应无氧环境,在飞行过程中完成生殖过程,其幼虫——蚊子的寿命也能够达到7天左右(一般2~3天),足以找到合适的植物进行取食,而蚯蚓也能在几天内通过吃土的方式补充体内所需营养。
值得注意的是,当外界条件不适于虫子生长时,如温度过高或过低、空气湿度太大或太小、有毒物质浓度超过一定限度、PH值低于8.0或高于6.5等,很多虫类都可以“吃土”来躲避灾难,保持生理平衡。可见,“吃土”对于虫子而言,是一种被动防御手段。 但是,科学家发现“吃土”现象并不限于昆虫、蚓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,一些蜥蜴也具有啃咬泥土和石块的习惯。
那么这些动物到底在“吃土”的过程中获取了哪些营养素呢? 目前,学界对此尚没有明确的定论。有研究发现,蚯蚓肠道内的细菌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,为蚯蚓的生长提供直接的能量来源。另外,有些细菌可以将土壤中含有机质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,从而被蚯蚓吸收利用。 有学者猜测,蜥蜴可能可以通过牙齿磨碎岩石获得钙离子;也有学者认为,蜥蜴可能通过舔舐岩石表面分泌粘液以溶解矿物质并吞咽进去。
尽管大多数动物都有“吃土”的习性,但不同物种的“吃土”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性。例如,蚯蚓喜欢钻到泥里“吃土”,而蝴蝶和飞蛾更喜欢“吃土”表面的物质。同一种类动物之间的“吃土”习惯也存在差异。例如,研究人员在研究非洲爪蟾(Xenopus laevis)的“吃土”行为时发现,雄性爪蟾更偏好食用潮湿的土壤,雌性爪蟾则更喜欢干燥的土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