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鱼尾巴开叉了怎么办?
首先,这个“开叉”是描述不良状态的词儿,本身并不涉及疾病与否的判断。所以这个问题可以这么问——如何防止金鱼游动时出现尾巴分叉的现象? 当然,在问这个问题之前,先要搞清楚两个概念: “尾巴分叉”——这里所说的“尾部分叉”,通常是指鱼在游动的时候,尾鳍主梁(从尾部到两侧,沿着脊背延伸的细长的鳍条)发生弯曲、甚至断裂,从而导致部分尾鳍与身体脱落,看上去就好像“尾巴分成两半”一样;
“脱皮”——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幼鱼阶段,由于发育不完全,体表的鳞片和皮肤之间存在着一层薄薄的表皮层,这层表皮会在鱼的游泳或者受到惊扰时容易脱落,通常称之为“掉皮”。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,可以发现在金鱼的游动过程中确实存在有“尾巴分叉”的情况,只不过这种现象非常轻微,而且很快就会复原。
那么造成这种轻微“尾巴分叉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? 金金鱼在游动的过程中,其整个身体应该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,即头部、躯干和鱼尾要相互配合,做上下起伏的运动,而每个运动周期又分为进入水中、出水上升和在空中停顿三个过程。 在游动的每一个周期,随着身体的起伏,尾鳍也要做出相应的摆动,当尾鳍上部的鳍条(主要是中轴骨上的鳍条)处于向下倾斜的状态时,由于水压的作用,尾鳍的下部和靠近身体一侧的鳍条就会向上抬起,形成向外张开的波浪型,此时如果尾鳍的主梁比较柔韧并且肌肉力量较强,这种状态就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,不会导致尾部的脱落。
但是如果以上条件缺失,就很可能导致“尾巴分叉”现象的发生。也就是说,要想避免“尾巴分叉”,保持尾部的稳定性,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:
1、具备能够支撑运动强度的肌肉群
2、良好的关节活动度(柔韧性),使肌肉能够伸缩
3、较强的肌肉收缩力 只有同时具备上述几个条件,才能在运动中保持尾部的稳定性,进而保证身体平衡。否则,就会出现“尾巴分叉”“脱毛”或者“侧翻”等各种运动故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