丝虫病是怎么传染?
丝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,由蠕纲寄生虫中的蛔目异尖科寄生虫——异尖线虫(简称异尖虫)所引起。成虫主要寄生在海洋鱼类和海洋哺乳类的消化道内;幼虫期寄生于昆虫体内,当昆虫死亡后,幼虫进入消化道内发育为成虫,以消化道内膜为食,并分泌黏液,形成幼虫团,幼虫团随着消化液流至肛门,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。由于虫体表面具有黏液层,虫体又呈螺旋状弯曲,故在外形上极不易被人察觉,即使肉眼看到了,因其形状极似头发,也可不引起注意而被忽略。
当然,只有排出的虫体是活的才能传播疾病,而虫体的存活取决于一定数量的细菌,这种细菌主要是来自土壤或水源的自然发酵菌种,当这些微生物被虫体吸入体内后,则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,释放出能量,供虫体繁殖所需,同时又能使虫体表面的黏液蛋白分子释放出来,形成保护性屏障,以抵抗外界的不良刺激,维持其生存。 要想阻止该传染病的流行,就必须从消灭和传播病原体及阻断传播途径两个方面着手处理。对粪便进行适当处理,杀灭其中的病原体会有效切断传播途径;改善环境、清理污水、加强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,不饮生水等也能起到预防作用。
值得一提的是,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国际会议,把碘化剂列入重要化学品管制清单之中,以防止碘缺乏病。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防治碘缺乏病,迄今已治愈患者数亿人,有效控制了该病的蔓延,取得了重大成果。近年来,我国实行食用加碘食盐的办法来预防和治疗该病,效果十分显著[3]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