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吃草的兔子不是什么?

沈洪舟沈洪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这句话是一道脑筋急转弯,脑筋急转弯这种文字游戏比较古老,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谜语,如苏东坡就非常喜欢出谜解谜,如下面这则记载:

《萍州可谈》一书中记载:相传,宋朝诗人苏轼与苏辙兄弟俩到郊外观赏春色,弟弟苏辙信口吟了两句话:“远山初见半边眉,翠色谁知是雨?。”苏轼知道弟弟这是信口吟出来的两句残句,便接口做了后两句:“疑是晓寒梳洗慢,梅花闲澹瘦也奇。”这四句连起来,便是一首绝句。但是,诗中并没有提到他们看到什么景物而引发情思吟成此诗,这总显得不甚完好。旁边有人建议:“何不加上两句?”苏轼立即和上:“淡中有味牙商鼎,轻而不争石耳羹。”于是,六句诗就浑然天成,妙趣横生。但,诗中仍未出现眼前之物。

有人再次建议:“再续两句如何?”苏轼稍加思索,又和了后两句:“金钗斜戴宜春胜,遥知不是看花回”。此诗看似记叙了二人郊游归来,在酒楼饮茶、赋诗、加菜的过程。但实在说不上是什么诗,更像是打油,并且,始终没有明确交代他们观赏了什么美景,而且,前边六句描写的是所见的景物,后两句又叙说郊游回来后的情景,中间似乎缺少必要的环节。于是,旁观者你一言,我一语,建议道:“既然你二人游览了郊外,又到酒楼赋诗饮酒,定然有兴,还是把郊游的所见续上更佳!”

苏轼点头,又续了一联:“楼东一株李,枝叶未胜絮。忽值故人来,道义心眼注。”此诗读起来像打油,实际上是脑筋急转弯式的文字游戏。前六句是写远处的山峦像眉毛;像下雨后的翠绿;又想象姑娘上朝受宠幸梳洗的情景;还想象自己像盛开的梅花那样孤傲奇特。中间四句则从茶、汤饭写到头上插金钗、戴春幡,后四句,却又从郊游直接转到回家。那么,苏轼究竟看到了什么美景触兴吟成此诗的呢?

答案,最后两句点出了他们在郊游中看到的竟是“楼东一株李”,真是,奇也怪哉。从苏轼和弟弟郊游归来,直到七嘴八舌人们最后请他续诗,他都没有把看到的李子树亮出来,而是以转弯抹角的诗的形式写出来,人们终于云里雾里的在最后恍然大悟。读起来令人捧腹大笑。这首诗就是典型的文字游戏。

此题为现代文字游戏,也即脑筋急转弯,答案为1、木兔;2、石头兔,3、布兔(此为五笔字型汉语输入法中汉字“兔”的键名)4、纸兔,棉兔,人兔,鬼兔(取谐音)5、吃肉的6、塑料兔,铁兔,气球兔7、不吃草,你让我怎么办。

其实此题无标准答案,关键看答题者的思维方式是否独特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